前不久,连云港五洲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建造的第七艘大吨位船舶、载重2.28万吨的“振洋顺”号货轮下水,成为江苏连云港船舶工业园制造的最大船舶,标志着连云港市船舶制造能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球造船市场持续近六年的兴旺行情出现下滑。自去年以来,我国船舶行业新接订单持续下降,船东撤单、推迟接船的现象时有发生,中国船舶行业产能过剩、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弱点也显现出来。在各地船舶制造企业生意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连云港船舶制造业却以其擅长于制造中小型船舶的定位,抓住了市场。同时,连云港船企风险意识逐渐增强,采取大量接单、加快资金周转等形式,规避船东延期接船、弃船风险。
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但今年连云港船舶修造业依然表现突出,主要船舶修造企业已有订单排满当年计划,生产势头旺盛。一季度,连云港船舶产业实现产值8.91亿元,同比增加8.52亿元,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7个百分点,船舶工业成为该市工业经济最具潜力的新增长极。随着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连云港船舶行业迎来了又一轮发展机遇。
船舶工业具有技术先导性强、资本与劳动力密集等特点,同时,也是航运业、港口业、渔业、海洋工程、军工海防的重要基础。因此,无论国外还是国内,船舶工业常常被作为沿海城市发展临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战略重点。
连云港船舶工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06年以前,连云港仅有近海船舶制造企业1家,内河造船企业5家,在建最大船舶仅5000载重吨。
2006年,连云港在灌河半岛临港产业区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设计年造船能力300万载重吨的船舶工业园,按作业级别分5万~7万吨级、3万~5万吨级、3万吨级以下三个区域,主要修造7万吨级以下中小散货船舶和油轮,并规划2平方公里的配套企业区。自此,沿着苏北最大的入海潮汐河流灌河,连云港船舶工业迅速崛起。由于船舶工业具有投资大、用工多、技术和资金密集等特点,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为了高起点发展船舶工业,灌云临港产业区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对包括团港在内的船舶工业园进行了科学规划。船舶工业园开发得以高起点运作,优势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五洲造船和利通造船分别投资15亿元和10亿元进驻船舶工业园。今年2月,灌南特种船舶产业园获得江苏省外经贸厅批准开始兴建,又为连云港发展特种船舶制造提供了平台。
为了加快船舶制造业的发展步伐,船舶工业园没有以“零地价”招引客商,而是将土地转让的收益投入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实现了园区开发的良性循环,使投资商坚定了在灌河口发展修造船的信心,对加快连云港船舶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船舶工业园已有恒成船业、红旗船舶等16家知名的中小型船舶制造企业,总投资达200亿元。据了解,目前连云港船企手持订单达到77万载重吨,正在建设的船舶有41艘,合同价约66亿元。
据江苏省海事局连云港局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下水船舶艘数较2008年增长311%。连云港市副市长施炎说:“连云港灌河沿线船舶制造基地初具规模,呈现出集群发展的势头。连云港造船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新跨越。”
连云港依托良好的岸线资源,抓住前几年全球船市火爆的机遇,加快发展船舶修造业,为连云港工业经济在遭遇世界金融危机冲击时,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提供了强力支撑。船舶工业的崛起对连云港提升产业结构、完善装备制造体系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到“十一五”末,连云港船舶工业园年产值将超过百亿元。